双阳于1995年被中国特产之乡组委会命名为“中国梅花鹿之乡”。多年来,双阳始终坚持把鹿业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加速了鹿业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实现了鹿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双阳的特色经济和具有较大潜力的产业经济。截止到目前,双阳鹿只存栏达到17万只,占全国的26.9%,全省的43.4%,年实现产值5.5亿元,占全区牧业总产值的60%,鹿业收入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4%。主要采取了以下四项措施。
一、推行标准化经营模式,促进鹿产业提质增效。为加快鹿产业升级步伐,实现鹿业生产由原始粗放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04年,双阳区就制定并出台了全国唯一的梅花鹿标准化养殖规范性文件--《梅花鹿系列吉林省地方标准》,试点推行了梅花鹿标准化养殖,鼓励和引导小规模散养户进入鹿业小区进行标准化饲养。目前,双阳鹿业标准化小区已发展到25个,实施标准化生产的鹿的总数达到10万只,占双阳区鹿存栏总数的60%,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根据去年国家验收双阳区梅花鹿标准化示范区的数据显示,鹿茸单产提高了10%,产值提高了20%左右,仅2006年双阳区鹿产业增加值就达1.65亿元。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社会效益也成效明显,“政府推动、示范带动、市场拉动”的标准化运行机制正在双阳区逐步形成,一种新的农业生产模式日渐被企业和养殖户所接受,标准化意识得到了极大的增强,生产的鹿及鹿副产品总量和质量逐年提升。近年来,双阳鹿存栏、鹿茸总产、单产、鹿茸优质品质率和创汇率始终稳居全国各养鹿县(区)之首。
二、加快产业化发展进程,壮大鹿产业综合实力。为使鹿业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实现鹿产品的增值和鹿业的可持续发展,双阳区加大了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财政贡献率大、带动能力强的大型鹿产品加工企业。近年来,双阳区先后引进长双鹿业、吉林鹿业生物制品、修正药业等各类型鹿产品精深加工企业50余家,初步构筑了产加销一体化的鹿业发展格局,拉动效应已经开始显现,产业链条正在逐步形成。特别是我省10万头肉用鹿基地项目和投资26亿元的省级鹿产业园区落户双阳,更为双阳区鹿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和巨大潜力。通过鹿精深企业的发展,鹿产品精深开发也取得了长足发展,由原来的鹿胎膏、鹿茸片等单一的初级产品发展到现在的鹿基因营养液、鹿胎精华素等八大系列60余个鹿保健产品,远销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尤以“长双”、“贺年堂”、“盘古”等为品牌的鹿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年可实现出口创汇550万美元。
三、健全一体化配套政策,完善鹿产业发展体系。为积极应对鹿业发展遇到的各种形势,实现鹿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争取了省市政策支持,制定了扶持政策。在省市层面上。省市分别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把双阳列为“吉林省特种经济动物振兴工程”中鹿业产业基地和“九大龙型经济”之一进行发展。市里还专门下拨了专项资金支持双阳全面开展种源保护和提纯复壮工作。在区级层面上。除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建设全国最大的梅花鹿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外,还根据鹿产品发展需要,制定并出台了《双阳区鹿业发展实施意见》,为鹿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同时,在市场波动冲击期,区政府还积极协调银信部门放宽信贷资金额度、延长贷款期限,帮助鹿养殖户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初步构筑了省市区三级产业发展体系。目前,鹿乡镇和城区两大鹿产品物流中心功能日益完善,各类鹿产品经销企业发展到187家,鹿副产品年吞吐量达到1500吨,年实现交易额4.8亿元,利润近1亿元,双阳鹿产品价格继续左右着全国鹿业市场行情。特别是在去今两年鹿业受到国际市场严重冲击后,通过省市政策支持,区里成立鹿业发展推进组,充分发挥鹿业协会作用,保证了鹿产品价格的稳定,鲜茸价格实现了上涨,最高达到了800元/市斤,突破了近年新高,在保障广大养殖户利益的同时,极大地促进了全国鹿业持续健康发展。